
多批次食用油再现致癌成分?提醒:3种油或有致癌风险少吃点
央视曾做过一档节目,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曾表示,我国每年平均要消耗4071万吨食用油,以14亿人为基数,也就是说
江南大学学者在《营养素》期刊上曾发布过一篇相关研究,在分析了1990-2019年间的国人食用油摄入与心血管病情况数据后发现,我国国民食用油摄入量大幅度增长,植物油从90年5.74公斤到19年代的25.84公斤,而动物油消耗量更是从8.27公斤升到20.56公斤。
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段洪刚解释,油吃多了还会导致饱和脂肪酸以及胆固醇摄入过度,影响血脂水平,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而且油摄入量增加还会肠道菌群变化,增加肠道病变风险。
一项发表在《心脏》上的研究还发现食用过多油炸食品,还会给心脏增加负担,诱发心脏病、中风等严重心血管疾病。
除了这些大家熟知的危害之外,高油脂饮食甚至对男性生育力有一定影响,2016年一项针对男性不孕不育的调查中,发现长期的高脂饮食会导致男性质量降低,存活率从正常的59.5%降到41.56%。
植物油如今也是常见的食用油之一,但最近却有传言称棕榈油饱和脂肪多,多吃还可能增加癌症转移风险,这是怎么回事?
棕榈油其实是棕榈果中榨出来的油,在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很有久远的食用历史,作为全球使用量最大的3种植物油之一,它还常用于食品加工、日化、化妆品等领域。
关于棕榈油“促进癌症转移”这一说法其实是从西班牙一位科学家研究中来的,当时科学家为了观察脂肪酸摄入对癌细胞的影响,最后发现喂养棕榈油的肿瘤小鼠,体内癌细胞竟然出现了更强的转移能力。
对此,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馆员阮光锋表示这些说法其实夸大了棕榈油的危害。虽然实验直观的呈现了棕榈油的促进癌症转移效果,但这个研究还属于动物实验阶段,不能说明人体实验有同样效果,加上实验还存在很多变量,结果也非常初级,因此不用过分焦虑。
不过能确定的是棕榈油确实富有丰富的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多吃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棕榈油这种油脂还含有生育三烯酚、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建议每天饱和脂肪摄入不超过总脂肪摄入量的10%。
去年5月2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8批食品检验不合格名单,其中一批胡麻油查出含有超过国家安全标准4倍之上的苯并芘。
2022年,山东省济宁市市场监管局公布的14批次抽检不合格食物总,2款花生油被查出超标的黄曲霉素,最终被下架。
黄曲霉素,一种超强的致癌物质,一旦食用油中出现这种物质,加上长期摄入,很可以导致严重肝损伤,诱发肝病甚至肝癌风险。
酸价,也就是食用油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引起酸价变高的原因往往和食用油保存不当,质量变差以及过度加热等原因有关,
苯并芘,食用油生产品质不过关或者加工不当情况下也会导致食用油携带苯并芘,长期摄入会造成致癌、中毒得过风险。
因此,食用油工艺流程一定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指标,从源头抓起,强化对食用油各个生产环节进行监测,同时选购的时候更要选择有品牌背书,质量有保障的食用油产品,避免相关致癌风险。
很多人以为只要食用油还在保质期内,即使开封再久也可以吃,但其实食用油开封长期没吃完,里面的油脂会和空气接触产生氧化反应,生成一些微生物或者黄曲霉毒素,摄入过多还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
虽然取材花生,无防腐剂添加,但自榨油也有风险,比如原材料安全没办法保证,一旦花生质量不好,或者已经霉变,土法制作出来后的食用油可能黄曲霉素超标,要知道这种物质可是严重的致癌物。
很多家庭习惯食用油炸完东西都继续炒菜,但这样反复煎炸的又会产生一些如苯并芘、丙烯酰胺、杂环胺等致癌物,加上食用油反复使用还会产生大量反式脂肪酸,吃多了容易肥胖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痴呆风险。
总的来说,食用油安全问题还是可控的,注意日常选购一定要认准正规渠道,另外使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开封后尽快用完,不要吃复炸油,才能有实际效果的减少食用油健康风险。
[1]《震惊!一生要吃掉1吨油!高油食物会毁掉全身器官!》.人民网科普.2021-03-17.
[2]《答疑解惑|棕榈油真的不健康吗?》 .中国消费者报.2024-02-0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湖南打工仔迎娶985女大学生,婚前岳父提醒他们别要孩子,谁料,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后,女方断联了一年…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追问daily 婴儿认知测试可预测30岁智力水平;为什么我们更难识别其他种族的面孔?AI共情不再难
看到妹妹委屈地哭了,3岁姐姐耐心用小奶音哄妹妹。 网友:在自己都控制不住吃糖的年纪,控制住了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