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重启制定食用调和油国标
中储粮旗下食用油品牌发布的调和油产品主要成分包括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芝麻油、橄榄油、茶籽油8类,配方占比分别是47.5%、41.4%、6%、2.5% 、1% 、0.4% 、0.6%、0.6%。
我国食用调和油产品成分和比例不透明的问题正愈演愈烈,减少有较高营养价值、价格高的油品比例,以次充好,已成为行业顽疾。
8月23日,中储粮油脂公司正式对外披露长期以来秘不示人的调和油产品配方,这也是中国食用油企业首度委托权威机构监制并公布调和油产品配方。与此同时,中储粮还高调炮轰行业潜规则,呼吁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尽快出台。我国下半年将启动制定《食用植物调和油标准》。
目前市场上的食用调和油大都只标注成分,不标注各种成分的比例,名叫花生调和油,但其中纯花生油的比例可能还不到10%。就是这样的油品被冠以花生调和油的名字后,价格却可以大幅度提高,这在食用油市场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而首先敢于揭破这个“秘密”的是中储粮油脂公司。
8月23日,中储粮油脂公司正式对外披露长期以来秘不示人的调和油产品配方。据报道,中储粮旗下食用油品牌发布的调和油产品主要成分包括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芝麻油、橄榄油、茶籽油8类,配方占比分别是47.5%、41.4% 、6% 、2.5% 、1%、0.4%、0.6%、0.6%。
公开资料显示,因为调和油具有营养多样、均衡的特点,所以2011年我国调和油市场消费量已经占小包装油消费总量的30%以上,终端市场上存在的调和油品种有20多种。
尽管调和油已经占据广阔市场,但其成分和比例却始终是雾里看花。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庆荣就表示,目前调和食用油最大的问题是成分配比不透明,老百姓缺乏知情权。 “这些调和油尽管都在名称上突出其最昂贵和最看重的油品,也会标注产品配料,但却看不到调和油所含各种油料的具体成分和比例。 ”
事实上,中储粮油脂公司此次公布其调和油产品配方,意义不单单是促进消费者明白消费,更有高调炮轰食用调和业乱象的直接目的。
在调和油成分和比例不透明的情况下,调和油生产企业往往只将具有较高营养价值、价格高的油品放很少比例,用价格低的食用油作主要成分,却将调和油以前者来命名,谋取高价。
中储粮油脂公司副总经理王庆荣表示,他们市场调研发现,有的产品中花生油和芝麻油两种成分加在一起还不足10%,却叫做“花生调和油”。
中国粮油学会常务副会长王瑞元也认为,调和油成分配比不透明,企业随意命名,严重侵犯了消费者权益。 “比如橄榄调和油、芝麻调和油,其实橄榄油、芝麻油在其中的占比还不到1%,而加入了大量廉价的棕榈油,市场售价却不菲。 ”
据介绍,100元的大豆油品除去生产、包装和销售成本,只能有3%的盈利。而100元的以大豆为基础油的调和油,盈利6%,是纯大豆油盈利的2倍。这也是近年众多企业投身调和油品类,市场占有率逐渐扩大的缘由。
更有甚者,由于调和油的产品配方不强制公开,一些厂商或倾向采用成本较低的油种作为调和油的主要成分,或肆意夸大宣传单种油的含量。更有不法厂商将动物油甚至用低廉有害的花生香精掺入调和油中。
正是利益驱动使行业乱象愈演愈烈,业内人士认为,截至目前,中国尚没有一条法规对调和油市场进行规范,这才是不少厂家利用调和油市场监控漏洞的关键所在。
目前我国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8大食用油产品均早已施行国家标准,明确要求产品等级、生产的基本工艺、原料产地等须在包装上标示,唯有食用调和油标准一直缺位。
而早在6年前有关部门就曾计划推出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调和油国标的讨论稿中最受瞩目的,正是国标将会强制要求企业标明调和油的产品配方与比例。但国家标准至今也尚未问世。
“食用调和油究竟是以占比1/3还是1/2的油料来命名,迄今没有定论,这正是调和油国标长期未能出台的原因。 ”王瑞元说。
知情的人说,不少企业也从自身利益出发,以“食用调和油配方是商业机密”为由,并不积极促进标准的出台。
由于没有国家的强制标准,目前多数食用油企业仅仅是将其调和油的配方到相关机构进行备案,并依照要求在产品标签上“按原料配比从大到小注明使用原料的油脂名称”,但并未注明调和油各种成分的比例。
同样在8月23日,知情的人偷偷表示,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和国家粮食局将在下半年重新再启动制定《食用植物调和油标准》,食用调和油国标将可能规定,调和油包装标签上必须标明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油种占调和油总体含量的百分比,而且其他成分的名称与含量也必须标出。而此前被冠以五花八门名称的各种调和油,今后有望被要求统一命名。
此次中储粮自曝食用调和油成分虽然“开了个好头”,但这种方法并不能解决行业现有的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加快食用调和油国标的制定进度,才能真正消灭食用调和业中的“潜规则”。
- 上一篇:葵花业深度研讨报告
- 下一篇:海南周刊 琼州豆食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