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培养出无刺草鱼!是转基因技术产品吗?你敢放心吃吗?
目前人类已经知道,生物的特性是由基因决定的,而基因是由四种物质组成,分别是:,正是这四种物质的不同排列,才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生物特性。而在生物学界,很早就有人提出了通过人工改变这四种物质的排列,从而改变生物基因的想法,这种技术就是“基因编码技术”。
高泽霞教授和她的团队正是使用了这项技术,从分子层面改变了草鱼基因的序列,很精准地抑制了控制草鱼“肌间刺”生长的基因,只要这个片段不起作用,那么草鱼就不会长出那些小刺。
根据研究人员介绍,这项技术虽然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相当困难。首先他们要把鱼刺挑出来,然后从这些鱼刺中提取出RNA(核糖核酸:携带遗传因子的物质),再从所有RNA中提出高质量的的一批,作为候选的基因。然后还要选择基因编辑工具,他们使用的工具叫做“CRISPR-Cas9”,据说这个工具效率高,可以精准定位目标基因。接下来就是把编辑好的基因导入草鱼的受精卵中,就开始了第一批的培养。
高教授团队用了两年时间成功培育出第一代鱼苗(F1代),并从中选出500多条无刺草鱼苗继续培养,到第二代(F2代)的时候就实现了全部无刺,并且它们的后代也会继承无刺这个特点。
经过检测,无刺草鱼的蛋白质含量、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以及负责鲜味的氨基酸含量等都和普通的草鱼一致。
不过技术虽然实现了,但很多人关心的是味道,毕竟为了“吃”才是这项技术的第一目的。
无刺草鱼的消息传出去后,立马引来了一大批媒体记者的围观,而高泽霞教授团队也很热情,立马当场做了几条“清蒸无刺鱼”记者和学生们品尝。起初他们将信将疑得把蒸熟的草鱼扒开,确实没有发现那些细小的鱼刺,再夹起几块肉往嘴里一放,连连称赞。
还有人表示:吃这鱼可以放心大胆地吃,吃得很快,几分钟就可以把它“炫”完。
记者同时很细心地发现,很多同学在品尝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在桌上放一张纸,准备用来堆放吐出来的鱼刺,但把鱼吃完之后才发现,这张纸根本没有机会发挥作用。
其实无刺草鱼并不是完全没有刺 ,它脊椎上的两排主刺还在,消失的那些刺叫做“肌间刺”,也就是经常困扰我们的那些小刺。据研究人员表示:肌间刺的主要作用就是支撑肌肉和力量的传导,随着鱼类的进化,肌间刺本来就会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消失。
不过更多人最担心的还是这项技术是不是和转基因一样?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人谈起转基因食品就脸色大变,甚至有人公然反对转基因食品。其实这就是一种极端的思想,我们都知道技术是把双刃剑,技术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人心才有好坏。
就像袁隆平院士在一次采访中说的那样,如果把碳-4基因转到水稻上,水稻就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营养物质积累的就多,这样的大米为什么不敢吃?
还有抗虫基因转到棉花上,提高了新疆棉花的产量,这些不都是好事?怕观众误解,袁隆平院士甚至强调了要看这项技术用在什么地方,比如棉花抗虫的这一特性,可能是棉花分泌出了某种专门对付虫害的物质,那么这种技术就不能用于粮食产品,而是用于工业原料生产。
转基因的原理更像是嫁接,把其他生物的某种特点的基因片段,转移拼合到要另一个生物的基因上。但基因编码技术是在原来的基因片段上进行操作,并没有从外部嫁接别的基因过来。所以两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有很多网友表示,技术是把双刃剑,虽然无刺草鱼现在没有发现问题,但不代表以后都没有,谁能保证它永远安全?
如果非得这么说的话,那我们什么都别吃了。喝水还有被呛死的,难道我们就不喝水了吗?每根香蕉都含有微弱的辐射剂量,一次性吃3500万根香蕉就相当于暴露在致死的核辐射中,难道我们就不吃香蕉了?没有无刺草鱼之前很多人还被鱼刺卡死,难道没了刺之后会更危险?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虽然都知道技术是把双刃剑,但像无刺草鱼这种技术,还是多来几个吧,比如无核芒果、吸脂蚊子,这些可以多来点。
有人好奇,这项技术为什么是用在草鱼上,而不是其他鱼。和其他常吃的与相比,草鱼的饲养成本非常低,且产量高,这是选择这种鱼的主要原因。
无刺草鱼技术,不仅解决了我们我们吃鱼肉时的“卡脖子”问题,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更加为应对外部势力的“卡脖子”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现在只看到无刺草鱼,但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还会看到更多其他的无刺鱼。
回顾最近几年,我们除了无刺草鱼外,还有两米高的水稻、榴莲自由等多项农业技术上的突破,这背后离不开那些辛苦付出的科学家,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能端稳自己的饭碗,安心地吃饱饭,向他们致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